您所在的位置: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 >  区县动态 > 正文
德城区中医药服务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17日    文章来源: 德城区卫生健康局

 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

每天清晨,德城区健康一条街广场上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带领养生队练习“运河太极”。这套养生功法由德城区中医医院(德州联合医院)创编,动作舒缓中透着劲道。“以前我这膝盖疼的下不了楼,坚持打了半年太极,现在能带孙子放风筝了!”居民刘大爷擦着汗展示手机里的教学视频

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,近年来,德城中医药传承发展作为打造“健康高地”、建设“健康德城”的重要内容,坚持“以基层为重点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中西医并重,人民共建共享”工作理念,通过提升服务能力、壮大人才队伍、规范行业监管、弘扬中医药文化,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快速、健康、协调发展。101家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各社区,德城区先后获评“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,2024年顺利完成“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”现场评审。

部门协同,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持续有力

欲成大事者,必先谋定而后动。《德城区中医药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德城区深化“三医联动+中医药”集成改革方案》《德城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施方案》……德城区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,形成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,全面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。投资近6亿元启动实施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德州市肛肠医院新院区和德城区中医(德州联合医院)分院项目,全面提升中医医院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。设立中医药财政专项资金,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科技发展总体规划,深入开展中医科研项目申报及特色技术挖掘。全市率先建立“中医日间病房”医保结算试点,全面推动中医药融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。

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德城区持续做好中医类医师人员引进及培养工作,实施“名中医”培育工程,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成功落户,为高层次中医人才成长提供平台。

守正创新,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

德城区坚持龙头带动,聚焦做优培强德城区中医(德州联合医院),规范设置治未病科、康复科、感染性疾病科等,成立基层中医药指导科室,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及特色疗法培训。积极对接大院大所,打造一批中医特色专科。深入开展中医医联体建设,覆盖人口30余万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,德州市立医院、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德州市肛肠医院)及部分科室被确定为德州市中西医协同“旗舰”医院、“旗舰”科室建设单位。建成中医阁34处镇街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,均可提供6类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,4家镇街卫生院获评全市第一批中医特色卫生院,市级精品国医堂实现镇街卫生院全覆盖。3项中医科研项目省级立项,3项中医特色技术(疗法)纳入省级推广项目名录,5项技术列入市区两级非遗项目。参保人员在镇街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,医保报销比例达70%以上。

德城充分发挥中医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优势,将治未病与健康查体、慢病管理有机融合,实现院前、院中、院后疾病与健康管理一体化,为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。各基层医疗机构将中医药与家庭医生签约、医养结合、社区养老相融合,着力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。

广泛传播,营造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

华灯初上,人头攒动,市民积极体验中医特色疗法,中医专家为群众把脉问诊、讲授中医药知识、现场制作中药香囊……这是德城区中医药文化集中宣传活动的热闹场面,不仅有中老年人排队咨询、问诊,更多年轻人愿意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为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,惠及千家万户,德城区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活动,在全区掀起了“信中医、爱中医、用中医”的热潮。

开展海峡两岸中医药大型义诊、中医药健康义诊“双百”暨中医药适宜技术(特色疗法)“体验月”等中医药宣传活动,大力实施中医药专家进乡村、社区、企业、机关、家庭、养老院“六进”活动,建成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、中医药文化健康教育一条街。同时,将中小学校作为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主阵地,天衢中心小学成功创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,黄河涯镇第一中学被评为德州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培育学校,中医药文化普及工作正在校园中走深走实

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: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
网站标识码3714000048 联系我们:2628324

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02号